紫微斗数星宿派的紫微星

一、星宿以及星宿派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甩过来一个活,让我给一位想初次购买天文望远镜的远房朋友提供一些建议。我临时恶补后,提供了二个方案:一,如果是初上手,仅仅是想目视一下天空中一些有意思的天象诸如月球环形山、木星大红斑、土星光环,以及初级深空摄影,就买一台加双轴电跟的信达小黑反射镜加QHY入门级CCD,万把块钱搞定。二,如果远房朋友是壕,玩的就是高大上,那就不用管想看什么了,直接上二三十万起步的高桥、米德好了,倍儿有面子。
信达小黑和高桥系统
咔咔一顿沟通,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朋友的远房朋友是个美女,每日孜孜维护着一个星宿命运预测的公众号,平时斗、箕、角、参、商、昴说得多了,想要买一台比较专业的天文望远镜来看看星空中真正星宿的样子,从而以更强的研究力和说服力,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占卜分支,来实际指导粉丝们现在的日常生活。
这个这个,呃……
其实也难怪,自古以来,除了历法,古代天文学的受众最为广泛的一个分支就是占卜。道教等中国本土宗教自创立以来,就一直以人力不能及的风雷雨电、虹彩星象等现象,作为占卜预测的重要载体。
早在商周时期,二十八宿的体系已经见著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基本完备了。2400年前的战国时期成书的《甘石星经》对太微、紫微、天市三垣和以赤道座标(地球自转平面)为主体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井、鬼、柳、星、张、翼、轸;奎、娄、胃、昴、毕、觜、参;斗、牛、女、虚、危、室、壁二十八宿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描述。
三垣二十八宿
更早一些时候,大约3500年前,巴比伦地区的天文学家就已经将黄道区域(地球公转平面)的星空划分为了十二星座。这些星座划分方法和相关寓意最晚在公元六世纪以前,就已经传入中国,古代中国人也玩得不亦乐乎。这些都是用来占卜的。
十二星座
上面提到了赤道和黄道,其实还有白道和银道平面,分别是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和银河系自转平面。天文学上没有黑道,那个是洪兴社。不管黄道赤道划分成星宿还是星座,二者相同的是,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将这些星空的划分方法赋以一定的寓意,并与地球上某个人的出生年月日相对应,以使星空的变化服务于占卜这种最古老生意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占卜,中国人甚至还发展出了将天空星宿与地球表面东亚地区州郡划分相对应的“分野”。
二十八宿分野
我自己是双鱼座女宿,双鱼座人的特点除了温柔,就是从来不相信什么算命、占卜、星座之类的事,呵呵。而今部分二十五以下的年轻人,在系统教育程度、基础科学素养方面不是太在意的,又还没有太大生活压力时,玩星座算命之类比较多,所以我就把他们都叫做“星宿派”。
古人也差不多,图个好玩呗,不会有几个真正相信的。比较著名的例子除了苏轼,韩愈也曾经用《诗经》里的典故大发牢骚:“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牛不见服箱,斗不挹酒浆。箕独有神灵,无时停簸扬。”意思是:我的身宫是摩羯座,几颗主持命运的星没一个好的。牛宿牵不来奔驰车,斗宿舀不来五粮液。偏偏箕宿却显灵了,让我一直颠沛流离。老韩气得就差骂娘了。
他二位这么一说,后面立马自动跟上周必大、文天祥、李鸿章一堆粉丝,装作自己也是摩羯座,无病呻吟、吟诗作对,摩羯座就此成了怀才不遇的代名词了。
上面这些内容龙哥在文章中已经有详细图文描述,祥瑞马亲王也曾有长文戏说之。不扯了。
其实前述美女所推介的星宿命理学,或许更多可能是人类的心理学和社会学范畴,跟天文学浑不搭界。如果换个指代物,用ABCD来代替星宿名字,也能达到同样结论。只是那样来玩星占的话,可能就没有人看了吧。港真,她需要的也不是天文望远镜,那个东西从设计目的、视场大小、放大倍率等各方面,都不适合用来看星宿。古人观星时,即使用窥管也都用肉眼,现在如果真的只是要看清星宿,买一个200块钱义乌产的俄罗斯军用望远镜真的足够用了。
二、紫微星与北天极
如果不把扶乩、跳大神、关肚仙等群众喜闻乐见、技术含量较低的占卜活动计算在内的话,本土星宿派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以周易为基础的起卦、四柱八字体系、紫微斗数体系等少数几种稳定的占卜模式。
在紫微斗数体系中,紫微星主君、王、天下之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因此,北极的紫微星在占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紫微星指代的是北极区域最靠近北天极的星,当前的指代物就是北极星(勾陈一,小熊座α)。做北极星很爽的,就象成为单位的主要领导一样,大家每天围着你转。
北极区域星图(点开放大食用,下同)
今天我们不谈紫微斗数的体系和占卜方法,只对几千年来,这颗占卜主星的变迁作一些讨论。我的朋友涛哥一直喜欢看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章,所以在看了本文初稿后建议我在这里划一条分割线,表明以下均为相对专业和乏味的内容。但因为我自己觉得专业肯定谈不上,而且全文都只是在分享装逼的方法,不知道划在哪里合适,所以也就不划了。
我很喜欢比目鱼的书法们
由于地球本身的非对称性及月球引力等原因的影响,地球在绕地轴自转的同时,地轴(垂直于赤道面的轴)本身也在绕着黄轴(垂直于黄道面的轴)旋转,就象一个陀螺一样。二个轴相交的角度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也就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值。
地轴进动
这种现象天文学上叫做地轴进动。地轴进动的速度是每年退行50.29′′,旋转一圈的周期为25800年。这就造成了从地球上仰望天空时,北天极的不断变化,也就是说现在的北极星在北天极附近的位置,完全是因为凑巧,过去,未来,群星绕着转的北天极都不在那里。
将Stellarium软件调为赤道座标系,固定北天极在屏幕中间,将时间流速向前或向后调整得很快后,会发现北天极的明显移动变化。华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多四五千年,这期间北天极的变化过程中,只遇到过三颗比较亮的星,右枢(天龙座α),纽(HIP62572)和现在的北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