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阶学一二,启蒙篇。
一是什么呢,
一就是一个现象。
形容一个现象,会包含三个基本元素。就是一含三。
一就是那个圆。含,就是径一围三的那个圆周。三就是
斗数的三个基本元素,宫位星辰和四化。
所以,光是学数个一,就要把斗数基础的架构,宫位星辰和
四化来翻覆去的研究彻底。路,还真的是很长很长。
现象含三一含三就是要定义一个东西,或形容一个现象,
就得包括三个元素。斗数的三个最基本元素,就是宫位星辰和四化。
宫位星辰是固定的组合关係,
所以才说斗数的用神在四化,
因为四化主要讲的,就是变化。
创作者对四化的定义是什么,没人知道。所有的定义,
都只能用猜的。但不去猜,
就没办法验証真伪。不去验証真伪,
就没办法修正定义。不去修正定义,就不会进步。
学什么都一样。
我还是先告诉你,我给宫位、星辰、四化的基本定义吧。
1.星辰=形态。
2.四化=质性。
3.宫位=时空。
要去形容命盘中的一个现象,就必须包括这个现象的形态、
质性,和发生在哪个时间,哪个空间。空间是代表发生的人
事物,也就是人事十二宫。
分别有学生问我,我说星辰四化是代表形态与质性,那么他的夫
妻宫是空宫,不就嫁不出去了。我就问他,形态与质性,比
如老公很帅、很会赚钱这些是怎么定义的呢?
后来他想到了,就是「比较」。人就是透过比较,
去定义存在的。至于空宫,
就是你不会以形态与质性去定义他的宫位嘛。
好了,知道了四化的质性是透过比较去定义的。那么〜到底
是用什么在比较呢?嗯〜就是天干。天干,就是一个数字。
人就是以数去比较的。好比我一个月赚2万,
你一个月赚8万,就定义你比较会赚钱囉!
比较,也就是分别,它是人的生存本能,
人不会分别就活不了了,而一去分别,
就又掉入了命运的束缚。这就是圣人为
什么去创立数术,数术又是依据什么去论命的关联性。
四化的化象,就是一种「分别」的结果。而这个分别的媒介
就是星辰,有此分别的地方就是宫位。分别的原因,就来自
天干。分别的结果,就是化象。
要形容一个现象,就必须包括三个元素。这些元素,也会各
再有三种面相,一含三后面,还有一含三,运用太广了。
四化含三
四化有三种面相或作用方式,既生年、自化、飞宫。我的定
义是﹕生年为有,自化与飞宫,则是这个生年的有的变化。
好比命宫为来因,生年武曲化禄入子女。正常的话,会以次
序来说明他的关係,比如「因为我,所以有武曲化禄入子女
宫」的现象。
1.宫位==命宫入子女宫
2.星辰==武曲
3.四化==化禄
生年代表有,自化,就代表什么时候有,或是什么时候没有。
这个例子,事实是在四限丑年生了女儿。
如果有生年就代表有,那为什么有些同盘的人一生都没有子
女呢?因为子女宫,并不只是代表子女而已。
自化飞宫是生年代表有的变数,有自化就用自化。没自化或
自化有失衡现象,才会去找飞宫。比如这个盘天梁科在夫妻,
没有自化科,不知道何时有,那就飞宫去找吧。
飞宫化科入三限夫妻宫了,所以她是在三限亥年结婚了。这
就是四化一含三的基础作用模式。
宫位含三
宫位的一含三,有横面的三方四正,与纵面的本命、大限、
流年。宫位代表的不只是空间,还代表著时间。时空错综,
是斗数最最难学的一块。
比如说,很多人以为一含三是什么命宫是夫妻的福德,财帛
就是夫妻的夫妻那些。你不去验证较真了,就乱用成子女是
兄弟的夫妻,疾厄是兄弟的财帛等等。所谓的举一反三,
不是这样的!
宫位的方位,就是三方四正,宫职就是人事十二宫。宫位单
一的平面,就包含了一大堆的学理。这些不去定义清楚,后
面怎么去定义什么本命、大限、流年,还是六内六外等一堆
东西。
尤其是六内六外的都市传说更乱。什么四化入六内主得、六
外主失。内外从哪来的?如果你只会看别人怎么写就怎么
背,那就会离本意越来越远了。
记得,学数术是要你去格他,解他,研究他,不是要你去拜
他,信仰他。
星辰含三
星辰的一含三,是指三垣。三垣就是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
垣。紫微垣代表中天,太微垣代表北斗,天市垣代表南斗。
紫微垣代表中天,星辰有紫微、左右昌曲。
天市垣代表南斗,星辰有太阴、贪巨梁破。
太微垣代表北斗,星辰有太阳、武同廉机。
要谈星辰,还得从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去谈。这哪写得
完啊!但星辰不从这还去理解,怎么写都是废话。
先说说我的废话吧,南斗为阳,寄太阴。北斗为阴,寄太阳。
南北二斗为天地、象日月,生中天为人,而寄紫微。
日月与紫微,为天地人三才,各俱四象。太阴,领贪巨梁
破﹔太阳领武同廉机。紫微法天地,领左右昌曲。
南北二斗为天地,故有五行。代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中天紫微为人,故有五伦,法象天地而衍昌曲辅弼。
南北二斗天地生人,十星与左右昌曲合七政。代表日月水火
木金土。各有阴阳分男女。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